精選文章

「莉亞OS,空姐變教練。」

除了紙本證明,每天也努力的實踐著。 越困難的路,果實不一定越甜美, 但一定會越強壯 💪 ! 2017年事有點多,健康有點弱,四月大病了一場、六月腳扭傷、十二月剩底了還和好友大吵一架(苦笑),無論身心都陷在一個「 need to make it st...

2018年4月4日 星期三

「空姐心事57,做自己。」


隨手翻到作家張曼娟最近寫給中老年族群的文章介紹,裡面提及了一些關於尋找自我的想法,她說,「 現在社會比較鼓勵大家發現自我、追求自我,從前則有個框架,而追尋自我這件事,中年後再談會更好。」張曼娟的年紀恰好大我一輪,可以做我的大姐,而我們也站在二個不同的世代。




當看到這句話時,我想到許許多多努力且勤奮的人口中掛著的:「 沒辦法,就是得這樣做,不做家就垮了、工作就沒了。」「 生活就是這樣子啊,要不然你還要奢求什麼? 」 然後繼續努力的,往返在家庭、工作、各樣壓力之間,試著滿足所有人的期待。這些期待就是一個個框架,要是你不在這個框架裡,就會被冠上不切實際、不合群、能力不足、不負責任…等等各式各樣的罪名。


其實我們從小到大都是這樣的,小時候學著滿足父母的期待、學著滿足老師的期待、學著滿足好朋友的期待,長大後出了社會有了家庭,則是學著滿足老板、滿足客戶、滿足另一半、滿足整個家庭,學著滿足所有的期待並盡力的在框架裡面成為最出類拔萃的一個。


先來說說框架這件事。

其實不管是從前或現在,甚至未來,框架不斷的轉變形式,但它從來不曾消失、也永遠不會消失。現在的社會就像是美勞課,每個人都分到幾個正方形,每個人都在比著誰學得最像正方形、誰的彎度最垂直。


一個例子,是我的姐姐。她是金融業主管,生性活潑、能力極佳、對時尚敏感、喜歡美好的事物、對每件事都全力以赴。在我考上空服員後,她曾經數次跟我說,「 我好羨慕妳的工作,可以化妝化的漂漂亮亮、可以和人接觸,我連在我們這陳腐的辦公室內化個淡妝上班都會被老板說成是花枝招展。」而後好多年,姐姐成了戴著眼鏡比一般還要一般的上班族,連在生活中,她也忘了自己曾經喜歡打扮、喜歡美麗。她說,「 這不是真正的我。」


多數人是如此的,也因此生活中充滿著許多的不平衡、許多的無奈,我姐姐只是那大多數被困在框架中期許自己成為完美正方形的人之一。


而說說追尋自我。

我認為追尋自我這件事並沒有所謂較好的時間點。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我們的本能就是呈現自己最赤裸的模樣,我們不會為了忍耐飢餓就不哭,等等。然而,我們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強迫置入許多的框架,例如,當我們只是想要保有自己心愛的玩具時,卻被大人置入「 要分享才是美德」的框架,等等,於是我們學著或說是不得已的一點一點的放棄那真實赤裸的自我:因為事實是,一直到長大、一直到出社會、一直到你變老,框架從來不會離開 — 你根本就擺脫不了任何一個所謂的框架,而你也許早就不知道自己成為什麼樣子的自己。


於是我們該聚焦的不是二分法的選擇拋棄框架或拋棄自我,或是使自己完全變成框架,而是學著怎麼在框架中不失去自己

任何時候,在滿足框架的前提下,你都可以自由的追尋那個真實的自己。就像是你把分到的幾個正方形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幫正方形著色、加上點綴、變換材質,成為獨一無二的正方形,即使你只能加上一個小小、小小的點,你也要把握任何一個機會。


再拿我的飛行工作做例子。在每一趟飛行中我總會遇見不同的組員,然後我們就彼此互不認識的成為一個團隊。我們依照公司規定、相同的SOP下複製著相同的工作內容,但每個人有著自己的風格、喜好、創意以及表現的方式,因此每一趟飛行都會產生不同的火花、不同的氛圍,也有不同的成果,這是在框架內表現自我的方式。

只要是在框架內,按著自己的意思完成框架的規定,這也算是是追尋自我的一個部分:我的彈性有多少?我的耐性有多少?在重重的限制下我能夠表現自己多少?而最真實的莫過聽見那一聲聲來自己內心深處的吶喊或髒話時,才發現原來自己其實不是那麼善良、不是那麼有熱忱,或是,每天要跟陌生人成為團隊的我,根本就不適合做一個空服員。


這些都是在框架中追尋著真實自己的日常,簡單的一個形容就是你在正方形裡才看見自己原來是個三角形,而這些發掘、這些對自我的認知,並不會在中老年後才一併爆發,而是在每一天、每一個年紀、每一個經歷、每一個過程中漸漸累積,並走出一條忠於自己的路。


再說說追尋自己夢想的部分。

我想在我這個世代是幸福的。相較於我父母親的世代,他們連就學、糊口都不易了,更何況是奢侈的擁有自己的夢想,或說,他們的夢想也許只是存到十萬元、買一間房子、寄錢回老家這類實際的、有關於改善生活的部分,這也是作家張曼娟文中提及,她是「 關於追尋自己,她是寫給中老年人的。」因為上個世代,他們為生活犧牲太多了。


然而在現在這個世代,有許多資訊、許多機會、許多不同的出口及許多的工具更容易幫助我們達成目標、達成夢想,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積極的尋找和把握。

想起某個長班學妹隨口對我說的,「 我真的好空虛。除了上下班,我真的不知道要做什麼。而這件事給我帶來了某種程度的恐懼。學姐,你是怎麼找到你的目標的? 」我忘了當初怎麼回答的,或說搞不好我根本就沒有回答。


但現在也許我可以分享一點。


如果以我自己人生中的經歷來說,我最初的夢想並不是要成為一個肌力體能教練,而只是單純的想要自己變的健康強壯,以後變老時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不給孩子增加負擔而已。而在幾年的過程中,我遇到了一些事(腳扭傷不能工作)、遇到了一些人(鼓勵我考證照並進修),我選擇接受這樣的機會並且不斷壓縮著自己很有限的時間來達成這個目標,包括帶著甜甜蜜蜜去健身房我訓練她們玩耍、去星巴克我讀書她們寫評量、我整理文章她們看IPAD,等等,安排著自己行程的同時,也安排著她們的事(見這篇https://www.facebook.com/leahthink/photos/a.450565901813776.1073741830.321695828034118/662910070579357/?type=3&theater成為母親之後);或是取消與朋友的聚會(所以我沒朋友惹),等等,付上各式各樣的代價。

而往往在目標達成後,你才會看見所有的事似乎又歸零重新開始,先前的那些經歷彷彿只是妝前所上的化妝水,打底而已。妳總是知道妳還沒有完妝。


如果,我是說如果,當我知道我走不到中老年而來日無多時,想到我沒有找尋自己、認識自己、為自己真切的努力過一次時,我會不會抱憾而終? 我想我一定會。

因為只有自己,才是陪自己走過最初與最後的那個人,找尋自我不需要等待時機,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










2018年4月2日 星期一

「空姐心事56,同溫層。」




我如常的對著螢幕敲下一個個文字,今天就坐在落地窗旁,這間星巴克的陽光很充足,對面的頂樓種了一顆龍眼樹,很跋扈的張開枝葉,是不知覺的來到四月天了。

社交是需要勢均力敵的,實力不對等,我們也不可能平等的對話。」

當我反覆思考這句昨天從一段小影片裡看到的話時,我的電腦對話框正跳出一個個來自不同領域的對話,它們正在刺激著我的生活,推促著我吸收著不同的資訊,而我的心裡忽然冒出從前那些,和好友聊天聊了幾個小時、直到深夜還停不了的時光。

然而那些朋友的對話框在近幾年已變成了簡單、淺白的交代和問候,雖然心仍然交著,感情仍在,但對話卻不復以往。

對話,可以發生在每個人之間;但「平等的」對話,就只能發生在「相同溫層」的人們之間。聽起來似乎是有些殘酷,但事實卻是如此,而且可以應用到每一個層面上。

我國小是巧固球隊的板凳隊員,總是和另外二個板凳同學一起練球、一起收球具。由於每天早上7點鐘就要到校練習,而且每次比賽我都不能上場,於是我就一次次請假、一次次的放棄練習,直到學期我們打進校際前六,我才發現一直和我攪和的另二位板凳同學居然被CALL上場還漂亮的射門得分逆轉勝。從那時起,我就知道我已經看不見她們的車尾燈了。

比賽過後,我還是坐在板凳練傳球,我還是一直請假,而她們則常常聚在一起討論射門的角度、防守的位置等,但我真的聽不懂。後來我退出了球隊,繼續了我黯淡的校園生活,而她們則屢傳捷報,成了校園裡的大紅人…嗯,你知道,她們的身邊就換了一群和她們一樣運動都很優秀的朋友。

在我偷懶請假的同時,她們努力變得優秀,當我們的差距愈來愈大時,能夠交流的對話愈來愈少,最後變成只是打打招呼的同學這樣了。

回頭之後,才發現總在你肩膀旁邊你轉頭就可以說話的人,已經往前走了那麼遠,而你竟然完全沒有察覺是什麼時候,她變的這麼厲害或改變這麼大,或是你們怎麼沒什麼話說了。

「 我們還是不錯啊。只是現在比較少出來、比較少聊天了。」於是那些消失的時間,就是改變的秘密:

你的朋友正在努力的游向另一個溫層,或是,你們各自努力著游向不同的溫層。而「平等的」對話,倒不是上對下、優對劣的定義,我的解讀是,因為有著差不多的經歷、眼界、思考、格局,於是在對話來往間更能產生共鳴,而有真正的交流。

然而,當你努力游向另一個溫層時會很孤單。

但當你回頭之後,你已經到達、並找到那群相同溫層的朋友,並說著不一樣的語言,同時也為自己開啟另一個沒想過的可能。


與其羨慕或是抱怨溫層的不對等,那麼不如,我們就努力游到那個溫層吧。




#NSCA #CSCScertificate #CPTcertificate #CrossFitLEVEL1trainer #TPIG1 #TPIF2高爾夫肌力體能訓練 #莉亞的空姐心事 #莉亞的健身小教室